close

憶民國三十七年在上海與國術界人士的交往

原標題:憶民國三十七年在上海與國術界人士的交往



周劍南先生

作者簡介:周劍南(1910.3—2008.7),名繼春,劍南為字,用於文章筆名,安徽無為人,中國臺灣的武術文史專傢。先從學山東武師韓德興學彈腿、四趟查拳、七星單刀、梅花槍、單刀進槍等。1935年拜姚馥春續學太極拳、劍、對劍、雙槍、雙手刀、四門雙刀、猿臂棍、八卦拳、站樁等技。1937年在成都結識朱國楨,後又結識孫祿堂氏八卦拳流派之傳人鄭懷賢,三人結為“代師授藝”的盟兄弟,1948年經鄭懷賢函話在上海之師兄孫存周(孫祿堂嫡嗣)隨之學習八卦拳;1949年遷臺。

我於民國三十七年五月,到上海服務,住在虹口。當時國共內戰的影響在上海還未顯著,我於星期假日,除早晨往公園看看外,就是訪問國術界知名的人士,或看平劇。茲摘記如下:

一、上海各公園所見習武情形-

我去的公園是外灘公園、復興公園、兆豐公園、虹口公園。其中前兩公園常去,後兩公園則較少去。因後兩處,早上去的人很少。我知道真正練武的,除瞭借公園為教學場子,或有必要做宣傳者外,不會輕易在公共場所露相的。我去公園,隻是看看上海,在八年抗戰後,國術的流行情形;並希望能由遇到練武的人,引見不露面的國術高手。

1.見識南方第一武生蓋叫天的朝天蹬

我第一次去的是外灘公園,最先看見一位老先生,約六十歲,身材矮小,相貌清秀,精神飽滿,在樹下站樁。兩手叉腰,一腿直立,一腿直舉,腳倚頭旁,作朝天蹬勢,紋絲不動;態度自然從容。我奇怪這是何人,有這樣好的腿功同均衡功夫?遂等在旁邊,看他到底能站多久,過瞭二十幾分鐘,他慢慢換瞭一條腿,又站瞭下去。我等他練完,上前請教。我說:“老先生貴姓?您的功夫真好!練的那一門?”他微笑說:“我姓張,不會國術”但我不信。老人走後,旁邊有人說:“他就是蓋叫天。”我才大悟,為何他有這樣好的工夫。蓋叫天,本名張英傑,是超級國劇名角,號稱南方第一武生,以後我看過他主演的劇,有“翠屏山”,“石秀舞刀”一折。一招一式,刀背貼身走,與國術的練法無異;不像一般武生亂耍刀花,隻圖好看。我也看過他同李萬春合演的“三叉(岔)口”,更覺得張氏確實名不虛傳。

2.與姚公三談八卦名人,與田兆麟推散手

我再往前走,見一位練八卦掌的,練得滿頭大汗,但不喘息,似乎已收運動效益。等他停止,我與他攀談。他說他名叫姚公三,山東煙臺人,曾從郭鑄山先生學過八卦。郭為尹福先生弟子。姚先生當時在上海經商,他問我來歷,我說從盟兄鄭懷賢先生 (正是孫祿堂先生弟子) 學的八卦。姚先生說,祿堂先生哲嗣存周先生現在上海,他們就在公園遇見,他曾向孫存周先生提起郭鑄山先生,孫先生說,他知道。惜未問孫存周先生地址。然後姚先生寫瞭他的住址給我,歡迎我有空去看他。

再往前去,有一人在教學生推手,推的是小捋,即:捋、掤、擠、按。他輕輕一推,對手即跳瞭兩跳。我看他們是表演給人看的。問旁邊的人,知道他就是田兆麟。田兆麟字紹軒,楊少侯先生弟子。後又從楊澄甫先生學。曾在杭州、浙江警官學校任教,以後在上海教太極拳很久,與陳微明齊名。在當時練楊派太極拳人士中,有其地位。

再往前去,有兩人正在推手,有好幾個人在看。我也旁觀。來瞭一位約四五十歲,身材矮小的人。看見我是生人,對我說:“喜歡推手嗎?”我說:“我常推的是散手。”他就伸出手說:“試試罷。”我們遂即推起。因散手沒有依定的方式,動作靈活,進退閃躲,攻防皆可自由發揮。引來許多人圍著看。

田兆麟也過來看。推瞭二十幾分鐘,彼此都沒有進攻對方的意思,所以沒有勝負。停止後,他對我說:“很好。”又對看的人說:“要是你們,老早就不行瞭。”說過,就走瞭。我知道他說的是客氣話。其實他推的很好,尤其黏勁用得好。

3.復興公園見通臂練傢與心意六合拳

兩星期後,我往復興公園。該處早晨遊玩的人比外灘公園少。我進園後,左前方有一人在教通臂同楊派太極拳。他是北方人,年約六十,中等高度,很瘦,手腳利落,聽說姓張。為免打擾他,未與他攀談。

再往前走,又有一個北方人,也在練通臂。那時我對通臂知道的很少,隻知摔胳膊是通臂的基本練法。我等他停瞭,請教他通臂拳的內容。他說通臂拳分:劈掛通臂、白猿通臂、少林通臂(一稱二郎通臂)三派,註重實用,流行於北方。他又講瞭一些通臂拳的技法。我為免耽擱他練功,就告辭而去。

再往前走,看見一個河南口音的人在教拳。姿勢、練法與一般長拳不同。我問教師,他說是心意六合拳,在河南流行。我才知道那就是河南系形意拳。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,發源於明清時山西省蒲州府。後傳至河南省,名稱依舊,但傳入直隸(今河北)省後,改名形意拳。因直隸系形意拳傳流地區廣,傳人也較多,故國術界知道形意拳的很多,知道心意六合拳的卻很少。

二.訪國術界人士

1.訪孫劍雲女士,看八卦劍藝

孫女士本名書庭,字劍雲,原籍直隸完縣(現改名望都縣),為近代國術大師孫祿堂先生之女公子。自幼讀書,習國畫,並從其父學習太極、八卦、形意。後又拜李景林為師,學習武當劍。我與孫女士認識,早在民國三十四年冬,是由其師兄章啟東先生之介紹。那時抗日戰爭已經勝利,我在重慶服務。一天,盟兄洪懋中先生來說,據章啟東先生言:孫祿堂先生女公子劍雲女士,在重慶歌樂山農林部服務,常於周末到市區度假,住在她師兄章錫君中醫師傢。她已與章先生約定,最近的周末晚上,領我們去看她。到瞭那一天,章先生為我們介紹後,雖為初會,但不陌生。孫女士身材不高,相貌清秀,梳瞭兩根辮子,戴著眼鏡。說話舉止,顯示北方人爽直的性格。我們談話時,章醫師的客人馬嶽梁也來參加。馬為吳氏太極拳名傢吳鑒泉先生弟子,也是其婿。後來我們請孫女士示范武藝,她練瞭八卦劍,動作靈活,揮灑自如。名門所傳,確實不凡。後來政府遷都,我與洪懋中兄到南京服務。孫女士往上海經南京,因火車票難買,在南京等瞭幾天,我們又見到瞭她練的八卦掌。姿勢正確,走得很低,頗具功力。

2.孫劍雲談如何見識“隔空打人”

三十五年,我到漢口服務。一次往上海公差,去看她。那時她在中國銀行服務,住在一位師兄傢。一見面她就笑著告訴我說:“上海真是個奇怪的地方,有兩個人居然能把社會上蒙得暈頭轉向。”她告訴我兩人的名字,我隻記得一個(隱其名)。她說那人在大學當教授,自稱能隔空打人,傷人無救,許多人相信。她因從未聽她父親說過有這種功夫,不相信是真的,想去訪問並試試。誰知好幾次都被拒絕不見。後來托瞭有面子的人去說,方才答應瞭。那天她請介紹人領著,按約定時間去拜訪。見面敘談後,她請那人士驗隔空打人的功夫。那人說:“不可以試。因為試驗要打人,傷人無法可救,誰能負責?”孫女士說:“那就對我試驗好瞭。”那人說:“那怎麼可以。”二人僵持在那裡。孫女士說:“當時我確實是單純的好奇心,並無他意。”後來那人提出辦法,二人對面坐著,各以一手掌心對著對方,運用功夫。誰先感覺受不住,就算對方功夫高過自己,而是對方贏。孫女士答應瞭。二人就如上述,對面坐著,各伸一掌對著對方。不過五分鐘,那人即叫道:“好瞭!好瞭!我已經受不住瞭。你的工夫比我好,你贏瞭。”孫女士說:“我見那人這樣說,心裡明白,就與介紹人告辭走瞭。”

3.支燮堂專練劈掌與三體式

我臨走,孫女士說,每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星期日上午,她到師兄支燮堂傢切磋武藝,約我次日在那裡見面。

第二天我依約前往,她已先到。介紹後,得知支先生在鐵路局服務。他身材高大,專練形意拳。他說:他深信“武藝在精不在多”,當年他學瞭“劈拳”與站“三體式”後,就未再學別的。十幾年來,他練的就是這兩樣。我請他示范。他練劈拳,確有功夫。孫女士要我們推推手,支先生功夫比我好。在支傢吃過午餐後,孫女士陪我到復興公園走走談談。五點鐘後,她請我吃瞭晚飯,我們才分手。我再訪孫女士,是挑瞭一個星期日的上午,到支先生傢裡去的。她果然在那裡。敘談後,我問孫存周先生是否仍在上海?支先生說:“仍在,你不可不去看他。”我請他寫瞭地址,是“老北門內白衣街五金同業公會”。隨後,支先生叫他弟子表演站樁功夫,即站三體式後,任人搬腿,或推其臂,全身猶如木架一般,整個身體移動,並不散亂。我又與支先生推瞭一會兒手方辭去。

4.訪孫存周先生,一見融洽

孫先生本名煥文,字存周,為孫祿堂先生次子。自幼讀書,並從其父學習八卦、形意、太極。民國十七年,祿堂先生受聘往南京的國術研究館及鎮江的江蘇省國術館任職,存周先生與劍雲女士皆隨侍。存周先生即在此時拜李景林為師,學習武當劍。後祿堂先生返北,他們兄妹亦隨同而去。抗日勝利後,重來上海傳藝,惜此時上海人對國術之興趣大不如從前,故存周先生在上海工作並不如意。我去看他時,他住在五金同業公會後樓,與該會一書記同住。孫先生身高中等,相貌清癯,胡須飄飄,與祿堂先生之像相似。我說明來意,並說拜過姚馥春及耿霞光二師之門,又與鄭懷賢先生結拜,並從他學習形意、八卦、孫氏太極拳及兵器等。他與姚、耿二師都認識,鄭懷賢先生不僅與他有師弟關系,有些武藝還是他代師所傳,故我二人見面很融洽。

5.請孫存周先生指6鏡頭行車紀錄器點修改八卦掌

我請存周先生修改我的八卦掌。他說:“散手我可以講,但是你的拳、姿勢、動作、套路都不可以改。否則我對不住教你的人。”國術界有一傳統習慣,凡同門、好友、熟識人的弟子,不但不可收他為徒,也不可教他,或改他的武藝。否則,必生摩擦,甚至發生沖突。所以乙方弟子想學甲方武藝,在以前,按規矩是要由乙方老師帶著弟子親往甲方老師處拜托,以示尊重。現在交通、訊息方便,最少也應由乙方老師寫封信,或打個電話給甲方老師介紹,甲方老師方可接納。八卦門有一制服對手而不傷他的方法,就是一接觸對手,即推動對手,使其立不住腳,無法反抗,直至墻壁為止。此為速度、技巧、功力融合之高級動作。存周先生用得很好。他解釋說,制人不僅是速度、技巧、功力,更重要的是“意制”,就是不論對手如何變,要能跟著變。否則一遇高手,就制不瞭瞭。

6.鄭懷賢來信建議我向孫存周學八卦槍

隨後,他邀我去逛城隍廟,他喜歡吃那裡的油煎豆腐。我們吃瞭一些,喝瞭一會兒茶,方散。我回去後,就寫瞭一封航空信給在成都的鄭懷賢先生。告訴他,孫存周先生在上海與我同他見面的情形,並說存周先生不肯為我改八卦掌,請他給存周先生寫封信。過瞭幾個星期,復信來瞭。信中鄭先生說,他已寫信給存周師兄,請他盡管改我的八卦掌,並請他教我八卦槍。他強調說:“八卦門的兵器,唯有八卦槍最好。槍是雙頭,很有技巧。當年我沒有學得,希望你一定要從存周師兄學到。將來我們見面時,我再跟你學。”等到星期天,我帶瞭信去看孫先生,他說他已接到懷賢的信,答應為我改八卦掌。他說,太極、八卦、形意中,他比較喜歡八卦掌,因為其動作靈活,用勁在太極與形意之間。我提到懷賢兄希望我跟他學八卦槍。存周先生隻微笑瞭一下,未置可否。隨後他說,他的老人傢曾編瞭《八卦槍學》,放在寢室枕頭下,時常取出來翻閱,一天忽被人竊去。當時住的地方出入人雜,無法追查。以致未能付印傳流,甚為可惜。以後他問我:“你對八卦劍怎麼樣?”他的意思是改教我八卦劍。我因為已經學瞭十種劍,其中就有八卦門的八卦龍形劍,不想再學,所以未搭腔。以後都沒有再提。

7.孫存周先生談傷眼經過為我改“死步”“活步四鏡頭行車記錄器

我又說:“懷賢兄在信裡,對你的武藝非常推崇。”他嘆瞭口氣說:“當年我未傷眼以前,我們老人傢對我抱瞭很大的期望,教得仔細而認真,督促很嚴。那時功夫也好。與同門較手,我進攻時,他們不知如何防禦。防禦時,他們不知如何進攻。自從傷瞭一眼後,我們老人傢就不再教我瞭。十幾年來,自己也沒有好好下功夫。”言之神情黯然。我早聽說,他傷瞭一隻眼,但不知原因,就問他。他說當年在上海時,他戴瞭太陽眼鏡去看朋友。到瞭那裡,幾個人在打彈子。其中一個是熟人。他不該開玩笑,走到那人後面,雙手攬他的腰。不想那人即以桿子後端向後一撞,正搗在一眼鏡片上。玻璃碎片嵌入一眼球,導致一眼殘廢,裝瞭假眼。我安慰他說:“喪失一眼,不會有太大不便吧?”他說:“不行,看前面東西,兩邊遠近不真實。”從此以後,每星期天下午我就去五金同業公會,請孫先生為我改八卦掌。孫祿堂先生傳的八卦掌,比較復雜。學習過程分四步驟,即:死步(分基本掌、八掌)、活步(分基本掌、八掌)、變化掌(有八趟)、穿掌(為散手。無頭、無尾、無套路,拳由演者臨時自由發揮)。此種學習法,由淺入深,井然有序,頗為科學,疑為孫祿堂先生所演化,所創造。孫存周先生隻為我改瞭死步同活步。所改的確實較原來更技巧,對於我很有益處。經數月之來往,我對存周先生的印象是:性格剛強而爽直,武功卻在水平之上,見解過人,眼界也高。他平常將練功納入生活行動,如取東西,或丟一紙團,都是按走八卦步要領的。

8.結識郝湛如先生,得見宋系心意六合拳

有天,我往孫先生處,見到一位中等高度,瘦條身材的客人。孫先生介紹說是山西郝先生,專長形意。隨領我們到前廳,請他練練。郝先生先練劈拳,他姿勢高,後掌靠於前肘內方,發勁用彈力。姿勢、發勁不惟與直隸系形意拳不同,與山西車毅齋先生一系也不同。以後又表演名為盤根之拳法,與八卦掌相似,撐著雙掌走圓圈,不過掌高僅至胸部。存周先生也練瞭劈拳。他練的是化勁,與正規的練法不一樣,是用意而不用勁的。我們談瞭一會兒就走瞭。出來後,我請郝先生寫下名字同住址。他寫的是:“郝映淵,字湛如。山西太谷人。在中央銀行秘書處文書科服務。住北四川路士慶路福興裡三號。”第二天晚上,我就去看他,並問他與宋傢淵源。他說:宋世榮先生字約齋,人稱大宋師父;兄弟世德字雲鶴,人稱二宋師父,都是李洛能弟子。他與宋傢沾親,自小就在宋傢走動,並在他傢學的心意六合拳與盤根。後來他拜賈慕騫先生為師,但沒有跟他學過拳。郝先生笑著說,其實賈先生學心意六合拳,還在他之後,拜約齋先生為師,也是他介紹的。賈先生,山西清源人,原習花拳;想拜約齋先生之門,又不敢冒昧;因郝常住宋傢,乃托他向宋先生說。宋先生答應瞭,方跟著也去拜見。約齋先生收瞭賈先生後,對郝說:“你年輕,就拜慕騫門下罷。”於是他就拜瞭賈先生為師。我問:“國術名人錄上說,約齋先生二子皆出傢為僧,何故?”郝先生說:“那是胡說!約齋先生長子名國英,字虎臣;次子國秀,字青山。鐵麟是他侄兒,即雲鶴之子。出傢的是雲鶴同國秀,虎臣同鐵麟並沒有出傢。”他拿出兩大本抄的拳械譜給我看。其中改的很多,惜未問他是何人所改。舊拳譜,一般練武的都很珍視。他很慷慨,肯借給我帶回去。我選瞭一些認為較重要的,托我辦公室一位文書同事抄瞭兩本。

9.郝湛如低身進步,連摔對手三次

兩星期後一個晚上,我去還抄本。他出來開門並對我說:“有一個天津人,到上海訪問國術界,好與人動手,現在找到我。我拿他試試手,給你看看。”他進屋後即給我介紹。那人中等身材,聽說從韓慕俠學過。郝先生對他說:“教手要隨機應變,我做給你看,你隨便打來好瞭。”那人依言一拳打去,郝先生低身進步,即將那人掀起,摔於後面沙發上,毫不拖泥帶水。連做三次,那人自知不是對手,不肯再伸手。我也告辭而去。

從今天開始





聲明:本微信部分內容為“武談”微信訂閱號原創,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。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未知,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責任編輯:
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

閱讀 ()
arrow
arrow

    aya022km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